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梵文是什么?
作者:提问者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06-04 22:11: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我很八卦
[学弟]
梵文是什么? 0分
回答:1   浏览:156   提问时间:2006-06-04 22:11
印度的古代文字吗??
1条评论...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 举报

菲洛
[大师]
梵语最初是雅利安人的吠陀经典使用的语言,故又称“吠陀梵语”。传至公元前四世纪,经语法学家波尔尼的组织整理而规范化,这种规范化的梵语便是“古典梵语”。印度古来相传,梵语是梵天创造的文字。但据近世学者考证,梵语的字母(梵字)源于由古埃及文字演变而来的闪族语(略称闪语,包括古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的字母——腓尼基字母。起初为二十二个字母,经雅利安人整理扩充,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始形成四十七个字母。梵字的书写,起初是由右向左横书的(有近世在印度中央邦萨迦尔出土的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的货币为证),后来变成由左向右横写(有阿育王法敕为证)。其字体最初为婆罗谜字母。一世纪以后,印度北方渐用方形,南方渐用圆形。北方系梵字至七世纪形成天城体字母,行用至今。传入西域和我国的梵文佛典也都属于北方系;南方系梵字后来出现了各种变体,进一步演化为斯里兰卡的僧伽罗文等。

原始佛教时期,佛教并无用文字记载的方式形成的佛经。当时所说的佛经,只不过是口头讽诵的佛语而已。由于在封疆自立的众多邦国中,摩揭陀国的地域最广,国力最强,故在各地流行的方言中,摩揭陀方言(普拉克里特语)流传最广。释迦牟尼传教时使用的也是摩揭陀方言,同时,他也允许各地弟子使用本地的方言进行传诵。

部派佛教时期,各部派都用所在地区的方言诵持佛经。例如,以西北印度为活动中心的说一切有部,使用的是梵语或近似梵语的俗语(称为佉卢虱底语,其字母称为佉卢字母、驴唇文字母),以修拉赛那为中心而得到普及的正量部,使用的是阿帕普兰赛语,以阿品第为中心而兴盛的上座部,使用的是佩沙切语,以南方马哈拉修特拉为活动中心的大众部,使用的是马哈拉修特拉语(见日本佐佐木教悟等《印度佛教史概说》)。从阿育王时代起,佛教僧人也渐渐地用文字来记录口口相传的佛经,出现了若干种佛经的单本。但它们使用的不是标准的古典梵语,而是由古典梵语和摩揭陀方言混合而成的“混成梵语”(又称佛教梵语)。约在一世纪以后,部派佛教才渐次用混成梵语将本部派所传的口语三藏记录下来。二世纪初在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支持下举行的迦湿弥罗结集所勘定的三藏及其注释,可能也是用混成梵语写成的。

大乘佛教兴起以后,普遍采用较为纯正的梵语以写录自己的经典。

梵文佛典起初是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故又称“贝叶经”。它的制作是这样的:将贝多罗树(形似棕榈树)的叶子摘下,晒干,截成宽约六厘米,长约六分米的叶面,左右各穿一个或二个小孔。先用针、刀锥或铁笔尖物戳刻叶面,然后用煤烟等制成的墨汁流染其上,待拭净后,便显出字迹。写毕,再用丝线将它们穿起来,用与贝叶同样大小的两片木板前后夹住,并以绳缚结,便成了经夹。书写在贝叶经的文字除梵文以外,还有后出的回鹘文、吐火罗文等。由于贝叶经上书写的文字为梵文,故贝叶经又称“梵夹”。另外也有将梵文书写在桦树皮、白〓、纸、铜片上。流传至今的梵文佛典有五百多种。它们是近代以来在尼泊尔、克什米尔、于阗故地(今新疆和田)、龟兹故地(今新疆库车)、高昌故地(今新疆吐鲁蕃)、敦煌(今属甘肃)、西藏等地陆续发现的。其中以尼泊尔发现的梵本数量为最多,有三百二十多部。

据苏慧澄《关于尼泊尔梵本佛经的发现》一文说,今存的梵本佛经中,有三百八十一捆、二百多种是由英人何德逊利用1819年至1843年任英国驻尼泊尔政治专员、尼泊尔邮政长官、法官等职的机会,搜集并偷运到国外的。这批佛典分别藏于英国、法国和印度。1881年,英国学者匈特尔编制了由何德逊偷运出来的全部梵文佛经的总目录。1882年,印度学者密多罗编制了孟加拉亚洲学会所藏的梵文佛经的目录。内容包括:每种写本的书名、页数、行数、颂数、字体、颜色、估计年代、纸本或贝叶本、长行和重颂是否都有、语言是否合乎梵语语法、有无汉藏译本。此外,还有每种写本的内容简介、前序和后跋等。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一些重要的经论写本被梵文学者校勘出版。另外,尼泊尔国内也收藏了为数不少的后来发现的梵文佛经(见张曼涛主编的《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六十册《佛典译述及著述考略》,台湾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6月版)。

在今存的梵文佛典中,较为完整的经典有:《天譬喻》、《宝鬘譬喻》、《大事》、《方广大庄严经》、《佛所行赞》(马鸣著),《十万颂般若》、《二万五千颂般若》、《八千颂般若》、《金刚般若》、《七百颂般若》、《十地经》、《入法界品》、《法华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大集经》(月藏分、宝幢分、日藏分、贤护分等)、《普明菩萨会》、《悲华经》、《金光明经》、《月灯三昧经》、《入楞伽经》、《俱舍论》、《中论》(龙树著)、《回诤论》(同上)、《宝行王正论》(同上)、《四百观论》(提婆著)、《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中边分别论》、《现观庄严论》、《究竟一乘宝性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中论注净明句》(月称著)、《大乘集菩萨学论》(寂天著)、《入菩提行经》(同上)、《摄真实论》(寂护著)、《量评释》(法称著)、《正理一滴》(同上),以及小乘说一切有部的一些律典、论书和密教的陀罗尼、仪轨、成就法;仅为残片的有:《阿含经》(《中阿含经·优婆利经》)、《大般涅盘经》等。这些佛典尚未组织成为经律论具足、有内在的体系结构的佛教大丛书——大藏经。

回答:2006-06-04 22:47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