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法语沙龙 | 英语沙龙 | 德语沙龙 | 西语沙龙 | 韩语沙龙 | 日语沙龙 | 俄语沙龙 | 意语沙龙 | 外语论坛 | 葡语沙龙 | 瑞语沙龙 | 阿语沙龙 | 热卖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外语沙龙 >> 阿语沙龙 >> 疑难解答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一首埃及民歌,歌词帮忙…
帮帮忙!
中国同胞帮帮忙,不能这…
英语高手帮忙翻译一下啦…
帮忙起名,开一家旅游公…
请帮忙提供一些学习阿拉…
找了个回族女朋友. 帮忙…
想学阿语,可是没有一点…
帮忙推荐一家懂技术的翻…
找个会阿拉伯语的帮忙翻…
更多内容
阿里妈妈广告位
帮忙!!           ★★★★
帮忙!!
作者:提问者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03-19 21:05:00

dlqg02
[新手]
帮忙!! 70分
回答:2   浏览:120   提问时间:2007-03-19 21:05
求求哈撒克斯坦和韩国的重大的节日介绍和风俗等类似的内容!!!!!!还有中国的春节介绍和风俗等类似的内容!!!!!!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 举报

香残
[学姐]

  韩国传统风俗习惯方面,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拜年元月一日是新年开始。韩国自古以来使用阴历,然而自十九世纪末以来,由于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迄今已演变成任由百姓选定过阳历的新年或旧历的新年。阳历一月一日起连续三天休假,阴历一月一日,也被定为休假日,连休两天。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准备隹肴,换上新衣,全家团聚在一起,行新年祭祖之,这是拜年。

  阴历正月十四日,韩国每家都做很多混合各种杂粮的五谷饭及菜肴,以招待访客及邻里乡人,以增进村里人之间彼此友谊,加强团结,以祈求另一个丰收年。

  阴历四月初八是佛教释迦如来佛的诞生日,因此,这一天称为佛诞日或佛浴日,许多佛教信徒们在全国各地寺庙中,庆祝、祈求,同时信徒们悬挂许多灯笼。

  阴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这天除了摔角的活动外,尚有专为女子而办的荡秋千活动。而阳历五月五日是儿童节,为了鼓励儿童们成长强健,这一天通常举办运动会或游艺节目。

  阴历六月十五日称为流头日,人们在从东方流来的清澈的河水中洗头发,以除去暑热,洗去一年的恶运。在这一段暑期中人民可以暂时休假,在流头日的宴会上,吟诗作乐,在酷热的三伏中必须吃人浍,糯米和鸡做成的浍鸡汤,抑止酷暑热天,此种风俗已流传迄今,风行全国许多地方。

  阴历七月七日称为七夕,有些家庭,在这一天也向着北斗七星祭拜,为不孕的妇女求子。

  阴历八月十五是秋夕(即中秋节)。自古以来韩国人就非常重视秋夕,在丰盛的秋收后,准备很多隹肴祭祀其祖先。

  冬至是表示冬季已到,其特色是在一年中昼短夜长最明显的一日,而和冬至刚好相反的是夏至。夏至在这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最短。在冬至这一天,韩国人家家户户都吃红豆汤圆粥,按照韩国传统习俗,相传鬼魅恨红色,因而用红豆汤圆粥来祭祀,驱除和防止漫长夜里鬼魅的侵扰。

  阴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是除夕,这一天,家中年青人须向长者行跪拜大礼,以表示对长辈们的祝福,这种风俗礼节称「旧岁拜」。这一天,为了守岁驱除鬼魅的接近,厨房的灶内彻夜都要保持薪火不断。此外,全家都要大扫除,以迎接明日的新年纳福。



中国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中秋阖家团员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登高敬老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没有再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哈萨克一年中的主要节日是纳吾鲁孜节、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1、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的春节,它是哈萨克历史上流传很久的传统节日。按照哈萨克族历法12生肖记年法计算,哈萨克历元月1日,就是阳历3月21日,这一天是春风,白天黑夜时间相等,即为哈萨克人的纳吾鲁孜节,节庆的时间,各地有15天的,有9天的,有3天的,也有1天的,现在的哈萨克人都趋向1—3天。哈萨克人是跨国民族,土耳其的哈萨克将纳吾鲁孜节定于3月20日,哈萨克斯坦将纳吾鲁孜节定于3月22日,我国的哈萨克一般将纳吾鲁孜节定于3月21日。在节日之前,家家都做节日准备,打扫卫生,清理花毡上的尘土,清洗衣服被褥等等。此时哈萨克人多在冬窝子上,喂有料羊的宰料羊,没有料羊的人家入冬时也宰有冬肉(熏肉),纳吾鲁孜节的饭食哈萨克人通称纳吾鲁孜靠交(汤饭的通称),做法是把白麦或者红麦用水拌湿,用木臼将麦皮舂掉,簸出麦皮,继续将其捣成粉状,与大米、小米、卡提克(储存在羊肚子内加盐的酸奶)、羊肉等7种食品放在一个锅里煮成粥状的饭,即为纳吾鲁孜节靠交。一般都是肉先下锅,锅开去掉血沫再与其他东西同锅煮。锅里所下的肉、羊头、姜巴斯、几里克都有。
纳吾鲁孜靠交俗称百家饭,阿吾勒中的人相互走访拜年,都要吃纳吾鲁孜靠交,所以每家都用大锅准备。
节日这天,大家穿上节日的衣装,相互拜年,男人相见握手问好,女人相见要拥抱问好。主人家有老人,客人入坐后要做巴塔(宗教仪式,祈祷之意)。来了阿克萨哈勒(白胡子)和有名望的人,要上羊头或姜巴斯,然后每人喝一碗靠交,这一天待客的程序是,拜年问候、洗手、吃肉、喝靠交,再洗手做巴塔。上述程序结束即可拜别。拜年不在乎吃东西的多少,主要是表示心意。纳吾鲁孜节饭,有肉有粮,是丰衣足食的象征。旧时的有钱人,为了显示富有,在节前过一次,节日期间过一次,节后再过一次。
纳吾鲁孜节期间,阿吾勒要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阿肯弹唱,群众要跳民间舞蹈。有弹唱,也有男女对唱。还组织猜谜、摔跤等活动。
节日里哈萨克小孩更是兴高采烈,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除了吃纳吾鲁孜靠交外,还做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摸瞎子,即把一个小孩的眼睛用头巾蒙起来,周围的小孩喧哗嘻闹,被蒙眼的小孩能抓一个人即为胜利,才可能解掉头巾。被抓住的小孩再蒙上眼睛,继续玩。另一种游戏是一个孩子在毡房中把一个羊趾骨从天窗抛出去,然后大家出门去找,谁先找到谁即为胜。获胜者在其余孩子的前额用右手中指弹一下,再由胜者抛出,依此循环往复。
2、肉孜节
肉孜节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也叫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以伊斯兰教教历9月1日至10月1日为封斋时间。斋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斋戒是每个成年穆斯林必须遵行的天命功修(病人、孕妇、哺乳期的妇女例外)。封斋期间,穆斯林于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象征向安拉忏悔、赎罪。伊斯兰教要将穆斯林培养成能忍饥受饿、克己禁欲、畏主守法的人。在斋月不仅斋戒饮食,禁绝房事,而且还要杜绝一切不轨行为。每天五次礼拜,晚上还要做20拜的礼拜。
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开斋,即一个月斋戒已满。哈萨克旧时一般没有礼拜寺,由大毛勒选择部落住地中间地段,教民们全部集中,大毛勒达主持礼拜。肉孜节一般过3天。人们穿上节日衣装,骑马串亲訪友,互相祝福拜年。哈萨克人有氏族互相拜访的古老习俗,加上伊斯兰教施舍济天课的要求,在节日期间对受灾的家庭及残疾人,都馈赠钱物或牛羊,帮助受灾的家庭和残疾人同样过好节日。
3、古尔邦节
肉孜节后70天就是古尔邦节。古尔邦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意为“献牲”,也称宰牲节。传说安拉曾向人间派过五个天使(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萨、尔萨),其中天使易卜拉欣,有一天做了个梦,清楚地听到安拉令他把自己的儿子依斯马依杀死,考验他是否忠诚。于是,易卜拉欣就将儿子依斯马依带到一个深山中,正要举手杀死儿子时,旁边跑过一只羊,安拉令他宰羊代替。据此传说,伊斯兰教规定每年在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祭祀安拉。教民中也有人说:把一年所犯的罪,以虔诚的忏悔,祈求安拉宽恕,以宰杀牲畜代替人赎罪。所以有人说在古尔邦节所宰的羊叫替罪羊。一般哈萨克人家在古尔邦节时都宰羊,也有富人家宰牛宰骆驼。古尔邦节宰羊时不能绑着腿,传说这时的羊,是主人灵魂升天到安拉那儿去的乘骑,绑了腿主人灵魂就无法到达天堂了。哈萨克穆斯林把古尔邦节宰的羊皮都送给清真寺或送给毛勒达。
古尔邦节在哈萨克阿吾勒中也很热闹,家家都做包尔沙克、油饼,如果是要在七八月还准备马奶子。节日期间要互相请客拜年,家家都备有手抓羊肉,男女都穷上新衣服,走亲串邻,互相贺年。在哈萨克聚居区还要组织赛马、叼羊、姑娘追等传统文体活动。


回答:2007-03-19 21:09
修改:2007-03-19 23:01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其他回答 共1条回答
评论 ┆ 举报

qzq200412
[学弟]
哈萨克一年中的主要节日是纳吾鲁孜节、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1、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的春节,它是哈萨克历史上流传很久的传统节日。按照哈萨克族历法12生肖记年法计算,哈萨克历元月1日,就是阳历3月21日,这一天是春风,白天黑夜时间相等,即为哈萨克人的纳吾鲁孜节,节庆的时间,各地有15天的,有9天的,有3天的,也有1天的,现在的哈萨克人都趋向1—3天。哈萨克人是跨国民族,土耳其的哈萨克将纳吾鲁孜节定于3月20日,哈萨克斯坦将纳吾鲁孜节定于3月22日,我国的哈萨克一般将纳吾鲁孜节定于3月21日。在节日之前,家家都做节日准备,打扫卫生,清理花毡上的尘土,清洗衣服被褥等等。此时哈萨克人多在冬窝子上,喂有料羊的宰料羊,没有料羊的人家入冬时也宰有冬肉(熏肉),纳吾鲁孜节的饭食哈萨克人通称纳吾鲁孜靠交(汤饭的通称),做法是把白麦或者红麦用水拌湿,用木臼将麦皮舂掉,簸出麦皮,继续将其捣成粉状,与大米、小米、卡提克(储存在羊肚子内加盐的酸奶)、羊肉等7种食品放在一个锅里煮成粥状的饭,即为纳吾鲁孜节靠交。一般都是肉先下锅,锅开去掉血沫再与其他东西同锅煮。锅里所下的肉、羊头、姜巴斯、几里克都有。
纳吾鲁孜靠交俗称百家饭,阿吾勒中的人相互走访拜年,都要吃纳吾鲁孜靠交,所以每家都用大锅准备。
节日这天,大家穿上节日的衣装,相互拜年,男人相见握手问好,女人相见要拥抱问好。主人家有老人,客人入坐后要做巴塔(宗教仪式,祈祷之意)。来了阿克萨哈勒(白胡子)和有名望的人,要上羊头或姜巴斯,然后每人喝一碗靠交,这一天待客的程序是,拜年问候、洗手、吃肉、喝靠交,再洗手做巴塔。上述程序结束即可拜别。拜年不在乎吃东西的多少,主要是表示心意。纳吾鲁孜节饭,有肉有粮,是丰衣足食的象征。旧时的有钱人,为了显示富有,在节前过一次,节日期间过一次,节后再过一次。
纳吾鲁孜节期间,阿吾勒要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阿肯弹唱,群众要跳民间舞蹈。有弹唱,也有男女对唱。还组织猜谜、摔跤等活动。
节日里哈萨克小孩更是兴高采烈,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除了吃纳吾鲁孜靠交外,还做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摸瞎子,即把一个小孩的眼睛用头巾蒙起来,周围的小孩喧哗嘻闹,被蒙眼的小孩能抓一个人即为胜利,才可能解掉头巾。被抓住的小孩再蒙上眼睛,继续玩。另一种游戏是一个孩子在毡房中把一个羊趾骨从天窗抛出去,然后大家出门去找,谁先找到谁即为胜。获胜者在其余孩子的前额用右手中指弹一下,再由胜者抛出,依此循环往复。
2、肉孜节
肉孜节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也叫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以伊斯兰教教历9月1日至10月1日为封斋时间。斋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斋戒是每个成年穆斯林必须遵行的天命功修(病人、孕妇、哺乳期的妇女例外)。封斋期间,穆斯林于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象征向安拉忏悔、赎罪。伊斯兰教要将穆斯林培养成能忍饥受饿、克己禁欲、畏主守法的人。在斋月不仅斋戒饮食,禁绝房事,而且还要杜绝一切不轨行为。每天五次礼拜,晚上还要做20拜的礼拜。
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开斋,即一个月斋戒已满。哈萨克旧时一般没有礼拜寺,由大毛勒选择部落住地中间地段,教民们全部集中,大毛勒达主持礼拜。肉孜节一般过3天。人们穿上节日衣装,骑马串亲訪友,互相祝福拜年。哈萨克人有氏族互相拜访的古老习俗,加上伊斯兰教施舍济天课的要求,在节日期间对受灾的家庭及残疾人,都馈赠钱物或牛羊,帮助受灾的家庭和残疾人同样过好节日。
3、古尔邦节
肉孜节后70天就是古尔邦节。古尔邦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意为“献牲”,也称宰牲节。传说安拉曾向人间派过五个天使(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萨、尔萨),其中天使易卜拉欣,有一天做了个梦,清楚地听到安拉令他把自己的儿子依斯马依杀死,考验他是否忠诚。于是,易卜拉欣就将儿子依斯马依带到一个深山中,正要举手杀死儿子时,旁边跑过一只羊,安拉令他宰羊代替。据此传说,伊斯兰教规定每年在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祭祀安拉。教民中也有人说:把一年所犯的罪,以虔诚的忏悔,祈求安拉宽恕,以宰杀牲畜代替人赎罪。所以有人说在古尔邦节所宰的羊叫替罪羊。一般哈萨克人家在古尔邦节时都宰羊,也有富人家宰牛宰骆驼。古尔邦节宰羊时不能绑着腿,传说这时的羊,是主人灵魂升天到安拉那儿去的乘骑,绑了腿主人灵魂就无法到达天堂了。哈萨克穆斯林把古尔邦节宰的羊皮都送给清真寺或送给毛勒达。
古尔邦节在哈萨克阿吾勒中也很热闹,家家都做包尔沙克、油饼,如果是要在七八月还准备马奶子。节日期间要互相请客拜年,家家都备有手抓羊肉,男女都穷上新衣服,走亲串邻,互相贺年。在哈萨克聚居区还要组织赛马、叼羊、姑娘追等传统文体活动。


参考文献:http://bbs18.xilu.com/CGI/wenx
回答:2007-03-19 21:16
没找到针对您问题的答案?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希望在我们为您集成的Google搜索上您可以查到于您所需要的内容
Google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本站简介 | 成都地图 | 在线翻译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 
    外语学习沙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2-2005 外语沙龙 外语学习网-外语沙龙为外语爱好者提供外语学习交流的网上空间,本站提供免费外语歌曲,试题,外语在线翻译,学习听力mp3等资料下载。
    本站广告 招租中,在本站投放广告针对性较强,有较高的回报!
    蜀ICP备05005342号
    信息备案:蜀ICP备05005342号
    信远互联工作室 站长:寒江
    联系邮箱:monfr@126.com